15省市启动停限电计划,产能缩减60%!
据国家电网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的用电负荷及日均发电量都已突破去年夏季最高峰!多省市上年用增速超过17%!
电力负荷过高,加上台风、洪水等灾害影响,近期国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用电量 、停电检修、上调电价等缓解措施。当前,云南、四川、内蒙、浙江等15个省市均发布了有序用电错峰通知,部分工业企业及制造业企业接到“限电”通知,不少企业不得不停产限产!

▶ 郑州、洛阳部分加工企业限电三周以上
河南省郑州,洛阳部分铝加工企业接到辖区电力局通知,大型工业企业视情况限电50%,十千伏以下工业企业全部停产,本次限电预计三周或以上。
▶ 成都实行错峰用电,工厂只能晚上开工
电力部门通知,错峰用电只能给工厂平时一半的电力需求。
某成都家具企业表示,由于工厂订单多,不能停产,为了错峰用电,将生产挪到了晚上,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如果长期限电,产能跟不上需求,只能进一步减少订单,用人也会受到影响,员工正常的上下班时间被打乱,没办法长期持续。
▶ 重庆部分工厂8月初限电停产
一位铝加工负责人表示,8月3日凌晨两点紧急通知限电停产,企业不得不一大早安排调休。另外,生产需要大量工业窑炉,升温降温需要时间,限电对我们影响很大,甚至会损坏设备。
▶ 云南发布第二次限电令,部分产能缩减60%
7月,云南迎来了今夏第二次限电,锌和锡冶炼厂已收到要求降低25%用电量的通知。
另外,据了解,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钢厂,已经停产检修一座450m高炉,同时由于限电政策,5条轧机也在轮流停产,产量比正常值缩减了近60%。由于生产放缓,各企业库存均在持续下降中。
▶ 宁夏对部分高耗能企业实施限停产1个月
宁夏对部分高耗能企业实施限停产一个月,根据企业节能诊断评估和全市工业能耗目标完成情况随时调整。
▶ 浙江杭州7-9月安排工厂集中检修
浙江杭州,引导企业有序开展错峰、避峰,严格有序用电执行程序,用电高峰来临且用电趋紧时,并组织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在7-9月安排集中检修,限电量为第一季度的20%。
▶ 广西限电形势严峻,钛白粉企业集中减产
近日,广西电网下发错避峰降负荷300万千瓦的有序用电通知,多家钛白粉企业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调整减产降低区域耗电。从当地钛白粉工厂了解,此轮减产将持续一个月,各厂根据自身规模不同,减产30-50%不等。
▶ 内蒙古8月限电,电价调涨10%
8月起,蒙西地区每天晚上7点-10点限电,电力交易市场燃煤发电电量成交价格在基准价(每千瓦时0.2829元)的基础上可以上浮不超过10%(上限为每千瓦时0.3112元)。
限电及电价调涨,导致化德、巴彦淖尔、丰镇等多地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多家合金企业发布减产公告,供应减半,濒临停产。
各地出台的停限电政策以及分时电价的实施势必会造成下游生产成本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出现下游开工负荷下滑,若长期的限电、错峰生产,影响的不仅是延期交货,还包括市场原料供应、行情的变化,相关化工品的价格或将在短时间内迎来新一波涨价!
装置故障,千万吨产能面临大检修!
限电计划使得不少工厂不得不错峰生产或者停产,产能严重压缩,与此同时,国内外企业装置意外停产+集体检修情况增加,外加化工巨头齐鲁石化面临着长达50天的全面停工大检修,市场供应紧缺问题日渐凸显。
▶朱拜勒石化聚乙烯、乙二醇装置故障
据消息人士称,SABIC的子公司——朱拜勒石化公司(Jubail United,JUPC)其下游聚合物生产企业PetroKemya工厂涉及40万吨/年的全密度装置、Saudi polymers工厂涉及总产能110万吨/年的HDPE装置、SHARQ工厂涉及产能40万吨/年的HDPE装置以及TASNEE工厂涉及产能40万吨/年的HDPE装置,因电力故障问题,于2021年8月5日短暂停车,预计停车3-5天左右。
此外,其下游产能为70万吨/年的乙二醇(MEG)工厂也已关闭。
▶独山子聚丙烯、中安联合煤化甲醇制烯烃装置故障
独山子石化年产30万吨聚丙烯新装置一线因故障已于8月8日停产,预计开车时间8月14日左右。
8月6日,中石化子公司中安联合煤化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因再生器故障紧急停产。据悉,该装置产量为170万吨/年。
▶齐鲁石化面临50天全面停工大检修
8月2日,齐鲁石化烯烃厂乙烯装置进入停车阶段,本次检修是2017年检修连续运行四年后实施的全面停工检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是齐鲁石化检修史上任务最艰巨的一次。
目前齐鲁石化拥有生产装置141套,年营业收入800多亿元。其中:炼油综合加工能力1300万吨/年,乙烯产能80万吨/年,化工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树脂110万吨、烧碱20万吨、橡胶40万吨、苯类45万吨、醇类43.5万吨、丙烯腈21万吨、腈纶6.5万吨。
此外,国内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将在8月再度迎来集中检修期,涉及产能近千万吨!



DMF暴涨,革用树脂商会发倡议书抵制上游!
一直以来,DMF的价格都稳定在5000-6000左右的水平。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DMF就开始一飞冲天!从5000左右的水平暴涨到超过10000元/吨的大关。而近两个月,更是从10000涨到了现在接近15000元/吨。

受此树脂原材料暴涨影响,下游厂家又得花更多的钱买来相同的料了!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不少中大型下游厂商开始硬着头皮涨价了!
8月3日,山东某塑胶制品企业发出调价通知:产品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上调8%-10%,特殊订单按现有原材料价格核算。

8月2日,福建某革企发出调价通知:所有产品售价在原有基础上上调1元/米!
8月5-6日这两天,华峰超纤、双象超纤、同大超纤、天守超纤 、安安超纤 、三菱超纤纷纷发出调价通知:产品价格上调1-5元/米。
8月8日,温州聚氨酯革用树脂商会更是直接发布《调整树脂价格的指导意见》,宣布各大会员企业均需调涨多类树脂价格,最高调涨幅度达3000元/吨。
面对上游企业一次又一次的价格调整,下游企业似乎只有接受的份了。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温州革用树脂商会还发出了一份倡议书!
这份倡议书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这次涨价的直接推手:DMF。倡议书中谈及,DMF市场被垄断控盘,导致价格持续暴涨,破坏了行业生态平衡,号召所有成员共同调研、抵制上游工厂!
其实不仅是树脂原料,众多化工原料都在今年掀起了好几轮涨价潮。目前,许多原料的涨价已经传导到了下游行业,虽然国家持续调控大宗商品,但若是原料供应继续紧缺,不排除还会出现新一轮涨价潮。
文章来源:知涂资讯,责任编辑:Zhitu